加载中...
您的位置:首页 >栏目首页 > 渠道 > 正文

当前速递!沪产电视剧佳作涌现:“大上海”书写新时代

2023-06-25 20:48:46 来源:中新网上海  

(王笈)为抗疫拼搏谱写民族精神画卷的《在一起》,为民族脊梁树碑立传的《功勋》,反映从新时期到新时代上海巨变的《大浦东》……在中国电视剧的创作重镇之一——上海,沪产电视的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常态,在近几年涌现出一批以人民为主角、展现时代风采、讴歌光辉岁月的优秀作品。6月23日,优秀沪产电视剧研评会在上海举行,业内人士齐聚一堂,“解码”沪产电视剧“以高质量赢得大流量,以大流量澎湃正能量”现象,进一步探寻其中的创作规律。


(资料图)

在创作中传承“工匠精神”

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,也是中国影像的主战场。从《大浦东》到《破晓东方》,从《心居》到《安家》,无论是新中国诞生之初的上海,还是普通百姓安居乐业的平凡生活,都具有鲜明的上海特色、浓郁的海派风情。

“面对新时代十年沪产电视这50多部代表作品,我们既可以看到上海十年来电视剧创作发展的整体风貌,也可以见证沪产电视剧十年的发展步伐和所取得的成绩;既可以品味沪产电视剧的文化品格和地域特色,又可以领略最具典型意义的当下都市生活景观;既可以体察‘沪上人家’的情绪心态与人生况味,更可以从中洞察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轨迹。”中国广播电视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说。

上海为何能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优秀电视作品?背后得益于创作者“工匠精神”的传承。导演傅东育清晰记得,自己刚入职上影厂时有一个“小蓝本”,“里面有各个部门创作的要求,有章可循,这是浸入骨脉的工艺精神,是工业化体系的最浅显外化的体现。”傅东育在这一体系里经历了道具、服装、洗印、剪辑4个车间以及现场场记的训练,当他成为一名导演时,以往所养成的规矩已经成为习惯,仔细讲究、精益求精、不将就不对付的“工匠精神”,自然而然地呈现在他的所有作品中。

“因为有着这样的匠人习性,所以可以秉承安静、沉着的心态,摒弃浮躁、膨胀的作风。”傅东育说,作为后续传承者,自己在创作中秉持着前辈言传身教的传统,努力要求自己不妄言、不违心、不迎合,真实面对内心及作品。

让文学与影视“双向奔赴”

上海是中国现代出版业的重镇,也是文学传播的重镇。今年,改编自路遥经典小说《人生》的电视剧《人生之路》引发观众共鸣,为新时代沪产电视剧提供了从小说到电视剧改编的新鲜经验。在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看来,《平凡的世界》是忠实于对原著精神价值取向、基本人物形象和关系、故事主要事件和时空的一种成功改编,《人生之路》则是根据小说《人生》部分情节改编,时间向后延伸,空间由陕北扩展到上海。

改编自网络文学作家阿耐的长篇小说的《大江大河》,以国企领导、农村脱贫致富领头人以及个体经营者作为主要人物,全景式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、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;改编自著名史传作家刘统的纪实文学的《破晓东方》,展现了上海从“旧世界”到“新世界”的时代巨变;目前正在筹备中的《风雨宝兴里》和《千里江山图》,也都是极为典型的上海故事、上海制作,宝兴里见证了这座城市沧海桑田的岁月、创造了旧改中的新时代纪录,《千里江山图》有望在传统的谍战剧版图里点亮真正的“上海坐标”。

“令人振奋的是,在沪产剧的创作队伍中,一批敢作敢为的创作者们,以一系列精品剧正面回应着大众对现实主义佳作的盼望,为整个行业树立了可供参考的标准。”北京师范大学教授、著名影视编剧梁振华说。

除了让经典名著在荧屏上焕新,沪产电视剧也勇于探索各种题材。将在未来亮相的“上海出品”中,创作者将镜头对准了医疗、警务、电竞、保险等不同行业。《赤子之心》展示心脏科中生代医生们的精进之路,不仅有不同医生理念的交锋,还有理智与情感、技术与规则的碰撞;《理想的天空》出自金牌编剧王丽萍之手,提炼出一名空姐继承父亲遗志、成长为优秀女干警的故事;《英雄联盟》得到全球极具影响力的游戏IP授权,将融电竞与科幻为一体。

“小确幸”与“大风貌”

都市剧是近十年来现实题材创作较为热门的题材类型,沪产电视剧也为此贡献了不少精品之作。《小欢喜》《小别离》《小舍得》《小敏家》《心居》《安家》……以家庭、职场、婚恋、教育、住房等民生话题为切入点,写出当下都市人的生存状态、情感需求、人际关系和人生选择,是沪产都市题材剧的叙事重点。在李京盛看来,这些作品中“生活的烦恼与努力后的获得感,让沪上人家的日常生活,呈现出了活色生香的质感,也让观众清晰地体察到了在大都市万象纷繁的背景下,生活的涓涓细流是怎样的日夜奔腾不息。”

除了立足于上海特色的题材创作,新时代沪产电视剧更有面向全国的视野和追求。如2022年的《风吹半夏》展示了时代浪潮下的各种人生和大浪淘沙,有残酷、也有温暖,有披荆斩棘、也有矛盾痛苦。此外还有反腐剧《猎狐》、援非医疗剧《埃博拉前线》、军旅剧《特战荣耀》、冬奥剧《超越》等等。

华东师范大学教授、著名作家毛尖认为,这些沪产剧叙事丰富并改变了“MADE IN SHANGHAI”的摩登本质,真正打开了“大上海”的格局,也把“大”变成一种更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前缀。”(完)

注: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!

编辑:王笈

关键词:

推荐内容